傳統(tǒng)的注釋系統(tǒng)中,使用參考書目比參考文獻列表更常見。某些情況下,當你使用尾注而不是腳注時,可能不需要額外的參考書目。簡單來說,參考書目就是在你文章的最后,附上一份你在準備寫作時參考過的所有材料的列表。該列表可能有你選擇不引用或你認為沒有幫助的材料。不過,這些材料已經(jīng)成為你準備工作的一部分,應該涵蓋在內(nèi)。由此產(chǎn)生的列表形成了你的參考書目。
一、Bibliography條目內(nèi)容
參考書目是根據(jù)作者的姓氏按字母順序排列的。書目條目與腳注或尾注的區(qū)別在于其簡單易懂,易于記憶。其復雜程度可能不同。一般來說,展示材料時,需要呈現(xiàn)以下內(nèi)容:
1、Books
(1)作者、編輯或負責該書的機構的名稱。
(2)書的全稱:包括副標題。(斜體)
(3)多卷作品的卷數(shù)或總卷數(shù)。
(4)版本,如果不是第一版。
(5)發(fā)布城市:
(6)出版商,
(7)出版日期。
2、Serials
(1)作者姓名。
(2)"文章的標題。"
(3)期刊標題
(4)卷號,
(5)編號發(fā)行號
(6)(日期):
(7)整篇文章的頁面范圍。
二、Bibliography格式范例
圖書引文的基本格式要求列出作者姓名、書名、出版商名稱和出版日期。編輯過的書,當被全文引用時,會列出編輯的名字而不是作者的名字。
1、APA:
2、MLA:
3、Turabian:
同學在寫B(tài)ibliography這一部分時,一定要事先明確自己需要使用哪種引用風格,以避免錯誤的引用導致被判定為抄襲的情況。
圖片歸版權方所有,頁面圖片僅供展示。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。凡來源標注“考而思”均為考而思原創(chuàng)文章,版權均屬考而思教育所以,任何媒體、網(wǎng)站或個人不得轉(zhuǎn)載,否則追究法律責任。
kaoersi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