貨幣銀行學是研究貨幣流通和金融體系運行一般規(guī)律,以及兩者與經(jīng)濟發(fā)展之間關系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。
貨幣銀行學的三大內容是利率、貨幣、銀行:貨幣和銀行是貨幣銀行學的核心,利率是貨幣的價格(因為利率是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,直觀的理解是持有現(xiàn)金就要放棄本來存銀行可以獲得的收益)。下面就讓我們專業(yè)的留學生輔導老師給大家簡單梳理一下知識重點吧~
第一部分:利率
一、利率的概念
1.到期收益率YTM(使得未來回報的現(xiàn)值與現(xiàn)在價值相等的利率),內部收益率IRR(使現(xiàn)金流的NPV為0的折現(xiàn)率)
2.實際利率的計算(費雪方程式:r=i-π)
3.即期利率和遠期利率的計算(栗子:1.5年期利率是6%,540天后1.5年期利率是8%,某債券面額是1000,每1.5年付一次息,息票率是4%,則當前債券價格是多少?)
4.利率市場化:以央行利率為核心,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,市場供求關系決定存貸款利率。不等于利率自由化,因為央行可以通過市場化操作影響基準利率。

二、均衡利率決定的理論
1.古典利率理論:利率取決于儲蓄與投資均衡的點2.流動性偏好理論:利率是放棄流動性偏好的報酬3.可貸資金理論:利率由借貸資金的供需決定(試圖結合貨幣因素和實質因素)4.新古典綜合派IS-LM模型:利率由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均衡決定
最重要的是IS-LM模型。由宏觀經(jīng)濟學的知識,在短期中,產(chǎn)出由需求方?jīng)Q定。IS-LM模型就描述了短期中利率和產(chǎn)出的關系。
IS,investment and saving,代表商品市場均衡,即總供給=總需求;LM,liquidity preference and monetary supply,代表貨幣市場均衡,即貨幣供給=貨幣需求。
這個模型是宏觀經(jīng)濟學的基本模型,也是國際金融中最重要的IS-LM-BP模型的基礎。
圖片歸版權方所有,頁面圖片僅供展示。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。凡來源標注“考而思”均為考而思原創(chuàng)文章,版權均屬考而思教育所以,任何媒體、網(wǎng)站或個人不得轉載,否則追究法律責任。
kaoersi03